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辉县市张村乡太行红薯再红火

    信息发布者:wx_krytkfym8v3ubt
    2021-02-27 16:32:47    来源:大河网   转载

      “1000000000桶酸辣粉”,多少桶,看得有点眼晕,其实是10亿桶,这是辉县市张村乡“大王庄村东”尚品种植合作社酸辣粉今年预估的产量,是全国最大的酸辣粉生产商,估计也是亚洲之最,一个小山村放出了大响雷。

        可这个响雷的雷引子却在距大王庄村4里地的裴寨村,而点燃雷引子的是全国人大代表、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。2016年,裴寨村干了件大事,首届中国太行红薯粉条文化节开幕,小山村为红薯办节,这在全国都是个新鲜事,吸引了包括人民日报、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众多媒体的目光。

        5个年头,张村乡红薯经历了一场“从烂到红薯窖到变成酸辣粉,从沿街叫卖到网上推销,卖向全国,走向世界”的红薯革命;5个年头,在辉县市委和张村乡党委的支持引导下,太行山红薯已成长为一个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产业。

        太行红薯再红火,太行红薯又火红。

        一个人的红薯脱贫梦

        裴春亮:不能再让群众的红薯烂到地窖里

        9月22日,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表彰工作办公室公示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建议名单,在奋进奖的名单中,裴春亮名列第25位,这是对裴春亮在脱贫一线奋战的肯定和认可。在裴春亮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行程中,有太多太多的故事,他打造的红薯产业成为其中最耀眼的一环。

        生在太行山脚下的裴春亮从小受穷,后来靠自己奋斗和党的好政策富了起来,他说一个人富了不算富,全村的人富了才算富。自从当上村党支部书记,他捐款盖别墅,发展产业谋富路,让裴寨村从一个偏僻穷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。

        从带富一个村,到富裕一个社区,裴春亮在脱贫路上并不满足。他告诉记者,要让太行山脚下的群众都致富,才是真正的富。为了实现这个脱贫致富梦,裴春亮将目光盯上红薯产业。

        裴春亮盯上红薯产业来自一次走访。一次,裴春亮走访到困难户张会利家,他端着刚出笼的蒸红薯让裴春亮品尝:“咱的红薯这么好,这么多,裴书记能不能想个法卖了!”当年,张会利种了三亩多红薯,足足有近2万斤,虽说丰收了,可卖不成钱,急得张会利直跺脚。

        “前些年裴寨村缺水少吃,种红薯、吃红薯成了刻在脑子里的记忆,‘红薯汤,红薯馍,离了红薯不能活’的民谣广为流传。”裴春亮说,“要让红薯变成大产业,再也不让群众作卖红薯的难。”

        其实不止裴寨村,整个太行山区都盛产红薯,以前是当地老百姓的主要食物来源,红薯叶、红薯梗都能吃,灾荒年间还救过不少人的命,用传统技艺做纯手工红薯粉条更是远近闻名。

        说了算,定了干,再大困难也不变。2016年,裴春亮在裴寨村成功举办“中国太行首届红薯粉条文化节”,红薯粉条文化节吸引了众多的目光,卖红薯的来了,卖粉条的来了;各级领导来了,各地的客商来了。在众多卖粉条的身影中,辉县市尚品种植合作社显得格外特别,理事长王孝义组织人员用传统技艺给消费者表演下粉条,引得所有人都驻足观看。

        “当时参加文化节就是想借助这个平台多卖些粉条,别的根本没有多想。”辉县市尚品种植合作社理事长王孝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“可裴春亮不这么想,他是一心想通过红薯文化节把这个产业带出来。”

        从2016年到2019年,裴寨村的红薯粉条文化节已经办了四屇,今年的红薯粉条文化节已列入议程,可让裴春亮没想到的是,这个文化节带出了一个“巨无霸”企业,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因红薯改变生活。

        两个人的红薯市场梦

        王孝义:一定要把红薯产品卖到全国,走出国门

        见到王孝义,他正在忙着协调在四川成都设立九月天酸辣粉研发基地的相关事宜。王孝义说,这是我们首次在外省建设研发基地,这对于九月天布局全国尤为重要。

        王孝义是张村乡大王庄村党支部副书记,辉县市尚品种植合作社理事长,也是“九月天”品牌的创始人。他告诉记者一组数据,2016年,辉县“尚品”的红薯制品的销售额不到100万元,2017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,2018年8000多万元,2019年2个多亿,今年预计达到5个亿。

        销售额从不足百万元到5亿元,王孝义用了5年。他说,这个成绩单和裴春亮的支持分不开,和中国太行红薯粉条文化节更分不开。

        王孝义说,辉县市尚品种植合作社刚开始并不做红薯产业,而是定位高端菌类,把鸡腿菇、杏孢菇等精细加工后投放到北京市场,以谋求发展和利润。通过一年多的运作,这个目标并没有实现。

        到了2016年,在张村乡党委政府和裴春亮的带动下,王孝义决定和裴寨一起,做大做强红薯产业,在助力脱贫攻坚的同时发展壮大合作社。

        首届中国太行红薯粉条文化节的成功举办,让裴春亮和王孝义看到了红薯产业的希望。到了2017年,在裴春亮和张村乡党委的支持下,王孝义决定把红薯粉条深加工成酸辣粉,于是成立了河南九月天食品有限公司,并于第二届太行红薯粉条文化节亮相。

        “现在我们的酸辣粉加工量是每天50万箱300万桶,全年保守数字就是10亿桶,我们现在给270多家企业代加工,其中包括四川小龙坎、北京李先生牛肉面、武汉周黑鸭、河南华英集团等全国知名品牌。”王孝义感慨地说,“我这辈子都得记得裴春亮和张村乡的支持和帮助。”

        王孝义告诉记者,目前九月天自主品牌和代加工酸辣粉销售遍布全国各个城市,产品达到10大系列100多个品类,特别是在去年的中国太行红薯粉条文化节上,九月天又成功与韩国流通株式会社签订销售合同,让太行酸辣粉成功走出国门。

        裴春亮、王孝义联合张村乡创新销售模式,注入互联网思维,打造电商销售综合体,形成“乡党委政策引领、裴寨村硬件支撑、公司网上经营、贫困户参与其中”的四方联动新机制,让全乡400多贫困户直接受益。

        三个人的红薯产业梦

        张国利:补全和筑强红薯全产业链,让红薯产业富群众

        张国利是张村乡党委书记,来到张村乡快两年了,他对张村乡的定位越来越明晰。

        “张村乡很像一个缩小版的辉县市,有山区、丘陵、平原,在缺水的山区和丘陵地带,种红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张村乡种植红薯近万亩,整个辉县市约有七八万亩。”张国利给记者算账说,“这就为发展红薯产业打下了基础。”

        张国利说,张村乡定下发展红薯产业的目标,他就有责任一任接着一任干,争取让红薯产业的发展实现强乡富民。他认为,发展红薯产业,重心在科技和规模,关键在全产业链。

        张村乡党委整合全乡的资源后,决定在裴寨村建设2000亩大的薯品工业园,张国利和裴春亮成了工业园主要的“操盘手”。

        “种红薯、制淀粉、变粉条,加工酸辣粉、销售酸辣粉、网络电商销售,整个红薯全产业链要在张村乡完成。”张国利胸有成竹地说,“最终张村乡要形成‘一节一园一龙头企业’引领红薯产业发展的新格局。”

        张国利告诉记者,现在张村乡红薯全产业链的闭环中,从鲜红薯到淀粉的过程是个断档,一定要补上这一课,薯品工业园就成了最为重要的抓手。薯品产业园一期工程面积接近800亩,投资将突破10亿元,其中仅淀粉加工厂及衍生品加工就吸引社会投资3亿元。除此之外,工业园还将成为开发红薯新产品的科研基地和宣传红薯文化的“桥头堡”,让其成为助力红薯产业发展的“航空母舰”。

        为了让这艘巨舰破浪远航,张村乡党委、政府没有少费心思,争取上马全国全域国土整治试点,以解决工业园的用地;积极与河南省“国土投”对接洽谈,期待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难题。

        就这样,张国利、裴春亮、王孝义三个人组成了张村乡推动红薯产业发展的“先锋军”,让红薯产业从一棵小苗长成了参天大树,成为贫困群众致富的希望和靠山。

        张伟伟,张村乡山前村的贫困户,家里三口人,他和妻子患侏儒症,女儿健康成长。去年,他养了六七头黑猪,年前杀了卖肉,轻松卖了3万多元,加上光伏公益岗的每月900元和其他补贴,他家去年收入5万多元。可他对未来有更美好的畅想,也想借下红薯产业的东风。

        见到张伟伟时,他正在地里察看红薯的长势。他说,一亩地的红薯至少能打五六千斤,如果制成粉条,净收入能达到6000元,他还参加了电商培训,将来是下地种红薯,上网卖红薯,不出家门就能增收。

        张国利告诉记者,张村乡要打造全国一流的红薯产业基地,让传统产业焕发现代农业的光芒,造福张村乡、甚至整个太行山区的群众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